Friday, July 3, 2009

“首长请救仁爱堂” 小组请愿要求保槟珍贵遗产


图文光华日报
二零零九年七月三日 凌晨十二时三十四分

(槟城2日讯)抢救214年历史的“仁爱堂”中药店运动正式开动,要求槟州政府、业主谢氏福侯公公司及社会大众,共同拯救这槟州珍贵人文遗产。

业主谢氏福候公公司回拒租户仁爱堂业主提出的调低续租献议后,仁爱堂已接获业主律师信,限令搬迁。仁爱堂收信后,已开始进行迁移。

为让仁爱堂能继续在原址经营,社区内居民、附近商家等以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发动“拯救仁爱堂人文遗产社区运动”,要求槟州政府出面,全力协助及挽救仁爱堂,免于因为不能负担租金而面对迁移的命运。

该小组在周三于仁爱堂前举行的请愿运动记者会上发表文告,仁爱堂在接获律师信后,已向对方要求宽限进行移迁。
该小组发言人许月清,要求槟州政府尝试说服业主谢氏福侯公公司,让仁爱堂继续在原址经营。
许月清:要求说服业主

她表示,州政府应拿出诚意来保住仁爱堂,而不只是派出首长办公室的人员到场了解了事。她说,如果槟州政府任由仁爱堂在乔治市入遗才一周之际即迁出市区,是对文化遗产的重大伤害,更是槟州政府保护无力的铁证。

“乔治市入遗后,槟州政府成立的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麦慕娜在不久前出席西班牙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面对乔治市与马六甲列入频危名录的命运。如今仁爱堂及其他面对业主迫迁的社区即将成为事实,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能接受及认同的吗?”

她表示,槟州政府可提供优惠给谢氏福侯公公司等,如豁免门牌税或是地税,以便业主能在保护文化遗产上作出更大承诺。谢氏福侯公作为槟城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应尽社会道义责任及文化传承角色来保住仁爱堂在原址。

乔治市人文遗产灵魂

她表示,仁爱堂与当地的社区及商家等已融成为一个紧密相扣的社区,成为组成乔治市珍贵人文遗产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也是乔治市人文遗产的灵魂,如果丧失活人的文遗产,那么剩下的只是徒然外壳及空洞,这并非槟城人民之福,更在促进槟州旅游业方面成为打击。“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什么,只是徒然外观建筑,还是一个活生生会说故事的活文化遗产呢?”

拟告上教科文组织 要求槟政府插手

拯救仁爱堂人文遗产社区运动小组拟“一纸告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槟州政府全面插手拯救已在搬迁中的马来西亚最早中药店“仁爱堂”。

拯救仁爱堂人文遗产社区运动小组指出,该小组已着手拟定公文以便呈函总部设在法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亚太区办事处,并将把副本寄交槟州首长林冠英、槟城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总经理麦慕达等。

该小组发言人许月清即在记者会上展示了一份致于世界文化遗产槟城办公室经理麦慕达的公文,要求后者关注及插手介入此事。

洪菀珞:先进国必保护

一名古迹修复工作者洪菀珞,指槟州政府在保护仁爱堂事件上处于被动;对其他先进国,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区的政府,必然会以管制条例来保护活文化遗产。

槟州乔治市才列入世遗一周年,槟州政府似乎只是在准备大事庆祝,却对仁爱堂的搬迁不理不睬,令人费解。另一古迹爱好者陈馨也表示,若仁爱堂搬迁成为事实,那么这古迹将沦为空壳。
世局沧桑老招牌

本地文史工作者王琛发博士一则“阅尽两百余年世局沧桑的老招牌”文中述说仁爱堂历史,指古石泉于1796年在邻近槟城海岸线的椰脚街创立了仁爱堂,这是今天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行。
他说,历史太久之后,后人对古石泉最初的经营规模也各有说法,有说他是以一根匾担挑着两头竹篓在路边卖药,也有说古石泉所经营的中药店最初是间茅草棚寮。

根据古石泉一身单薄下南洋"历寒暑许多,以勤俭渐有蓄积"的记录 上述两个传说都可能正确,是人们对古石泉不同人生阶段的回忆。不过,基于古家在1845年已经有能力在故乡建起大屋,相信这间店子到19世纪中叶也是达到一定的规模了。

No comments: